当前所在:首页 > 惠农项目 > 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

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

发布时间:2021-11-03 作者:佚名 来源:绵阳市农业农村局

  9月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介绍,多年来,知识产权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独特优势,通过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助力全面小康,取得显著成效。

  发挥信息优势,助推专利技术强农。首先,注重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线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为贫困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发挥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建设了101家在华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也就是TISC,着眼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专门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专利信息帮扶工作,围绕农产品种植加工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推动经济发展。

  发挥制度优势,推进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综合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知识产权工作,指导各地切实推进“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在审查保护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82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381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14315家,建设7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在推广运用方面。2019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实施21个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当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亿元,涉及地理标志产业产值超过210亿元,相关产品加工、商业物流、旅游业等产值40亿元,有效激发当地农户内生发展动力。

  发挥产业优势,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礼分别于1994年、2007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两个定点扶贫区县。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农户”等产销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创收,构建“造血式”发展长效机制。这项工作不仅在国内获得各方面广泛认可,还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注,希望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促进联合国减贫目标实现。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通过启动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大力扶持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和以原产地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探索出一条将知识产权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原文链接:http://nyncj.my.gov.cn/scfw/27001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