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被公示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10时13分作者:陈芸 赵建祥来源:汉阴县农业农村局

汉阴: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被公示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2日10时13分作者:陈芸 赵建祥来源:汉阴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1-08-04 作者:佚名 来源: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日前,农业农村部网站公示了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汉阴县凤堰稻作梯田系统跻身其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项目。此次,全国共有21项传统农业系统列入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据了解,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见证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掘、认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经济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具体举措,更是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阴凤堰稻作古梯田是由清代中期湖南长沙府善化县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建造。始于清朝乾隆丙子二十一年(公元 1756年),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距今逾250年,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梯田。2010年,凤堰古梯田被评为“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2年,中国北方第一座开放式生态博物馆――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揭牌。2016年入围农业农村部408项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名单。2019年10月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堰古梯田作为中国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农耕文明遗产之一,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地,是中国移民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山区农业知识技术体系的集成地,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是秦巴山区农业生物和移民文化的“基因库”,对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弘扬中华农业文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稳固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强化保护措施,增强工作力量,严格规划执行,加大宣传推广,努力实现遗产地文化、生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推动我县优秀农耕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工作指导,加大传播推介,做好动态管理。


原文链接:http://nyj.ankang.gov.cn/Content-228404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